关注
推荐
圈子
问答
干货
直播
课程
转载 依科赛生物:打造生物医药“中国芯”产品!
江江 认证写手
已完成4篇创作
2020.11.06 09:49
22年创业老兵陈旭:创业就像马拉松,一旦起跑,绝不回头。

依科赛生物创始人、董事长 陈旭

本文为张通社原创

作者 | 陈静

编辑 | 明溪

 

近期,依科赛生物科技(太仓)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依科赛生物”)完成了近亿元融资,张江头条记者赴约采访。创始人陈旭的办公室,宽敞明亮,墙面挂着依科赛研制中心的画幅,研制中心基地的创立标志着依科赛全面向自研产品进军。

在这个初秋的午后,陈旭向张江头条记者娓娓道来。在谈到依科赛生物前身吉泰生物成立十周年的盛况时,他表现得非常兴奋,眼里透着骄傲;在谈到打造全新品牌依科赛生物曾面临的困难和阻碍时,他感慨万千,筚路蓝缕,往事历历在目;在谈到依科赛取得的成绩和未来蓝图时,他谦虚谨慎,也信心满满。

我们很难想象,尽管创业至今已有22年,陈旭依旧保有激情和动力,谈起这份事业,心里有火,眼里有光。他告诉张江头条记者,22年来,支撑他一路走来的,始终是心中的信仰和热爱。依科赛生物是我国生命科学领域走自主创新发展道路的代表企业,回顾它的成长历程自然颇具意义。

 

告别大厂放弃高薪到自立门户创业

 

1986年,陈旭以高分考上了南开大学。老师的一句“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”,使得陈旭颇受鼓舞,便填报了南开大学生物系。

1993年,陈旭加入华美生物工程公司,这是中国生物技术领域第一家中外合资高新技术企业,主要生产生命科学领域内的工具酶、试剂、仪器、体外诊断试剂等生物技术产品。

在华美期间,陈旭先后从事了多个岗位,从生产到市场,再到运营管理、销售管理……陈旭出色地完成了每一次角色的转变,在每一个岗位上都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。

在市场部工作时,他撰写了一份“全国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试剂调研报告”,为公司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,深得当时华美总经理的赏识;后又临危受命,调任到北京分公司任销售经理,两年时间完成北京分公司销售团队重新组建、业绩大幅度提升的目标;此后,再次接受公司派遣,被调任到上海分公司任分公司副经理,分管销售, 仅3年的时间便使得上海分公司的销售额增长了3倍。

在华美的6年,陈旭一次次突破自我,实现了自我的成长和提升。他坦言,“我其实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,不愿意和人多交流,因为工作需要,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变得外向了。

然而,华美作为合资公司,中外方的管理理念、矛盾也日渐凸显,陈旭又正处于满怀梦想、精力充沛的年纪,因为自己的很多想法无法得到施展,陈旭最终在1998年选择离开。

在华美工作期间,他和很多科学家客户建立了深度信任关系。后来尽管陈旭已经离开华美并加入了一家诊断试剂公司,可是很多老客户遇到问题还是会第一时间想到他,一直有科学家联系他购买生物试剂及咨询相关问题。

陈旭十分了解,当时国内整个生命科学研究的产业配套很不完善,生物试剂、仪器等产品全部依赖国外进口,货期长,价格贵,缺少售后服务。因为缺乏生物试剂,科学家们的实验面临“揭不开锅”的窘境。这让陈旭意识到,这既是市场机会,更是对朋友需求责任的不可割舍,他权衡再三,最终决定放弃高薪工作,开始自主创业。

1998年6月,他正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——吉泰生物,专门从事进口生物试剂、耗材和仪器的代理,以解决客户的实验需求,满足日益增长的中国生命科学发展需要。

 

吉泰生物做成了生命科学领域的“沃尔玛”

 

吉泰生物刚创办的时候,只有三个人,条件艰苦,连办公室也没有。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,他们在上海彼时的江南二村租了一间房子,买了一台电脑,就开始在家办公了。

没有资金研发产品,吉泰生物从代理起步,这是一个很“接地气”的选择。由于具有广泛的客户基础,公司成立第一年就做到了500万元的营业额。

一年后,他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办公室,陈旭记得很清楚,“在中山医院旁边,枫林路和斜土路路口,有一个大昌儿童食品厂,我们在楼上租了两间房子。”

陈旭带领团队四处挖掘,开发优质的供应品牌,也不计其数地往返国内外,进行商业谈判。除了单纯做试剂代理,吉泰生物也开始扩展到仪器及相关产品的代理,全面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。

基于早期积累的市场资源、人脉资源以及团队的勤奋努力,吉泰生物前前后后拿了两百多个品牌的代理,都是全球最知名的生命科学工具企业,包括Sigma、Corning、Gibco、Hyclone、Agilent和ABI等知名品牌。吉泰生物代理品牌覆盖之广,堪称生命科学领域的“沃尔玛”。

1998年至2008年10年间,吉泰生物高速发展和扩张,公司从3人的创业团队到覆盖全国网络的200人战队,营业额也从最初的500万到两个多亿的超量规模。十年时间,吉泰生物扎根生命科学上游工具细分领域,并稳稳做到了行业龙头的地位。

1999年,在公司创业起步艰难时期,陈旭忙里偷闲去东华大学考取EMBA,对公司的管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。此外,由于吉泰生物在代理过程中缺少话语权而受到了诸多限制,这使得陈旭开始对中小型高科技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做了深度思考。

吉泰生物是一直做代理,维持现有的规模,还是应该有更为长远的梦想和追求,做一家更有价值的产业公司?在自我思想斗争中,陈旭觉得,中国不能一直做代理,要发展自己的产业,做自己的品牌。作为行业里的龙头企业,吉泰生物也应该往自主创造的路子上走。

 

依科赛的阵痛转型

 

为了规避与现有代理品牌的冲突,2006年,陈旭又打造了全新的品牌——依科赛生物,定位自主产品的开发。

陈旭表示:“研发自产品和代理产品完全不一样,对团队而言考验的是完全不同的能力,代理产品考验营销和销售能力,研发自产品考验的是研发、生产制造和质量体系能力。

 

依科赛创立之后,面临的第一个问题,便是自产品选择方向的问题。在代理产品的过程中,陈旭和他的团队深知市场的需求在哪里。随着大量生物企业在国内的兴起,作为细胞培养的必备产品——血清,自然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求。

血清分为三大类,小牛血清、新生牛血清和胎牛血清,技术门槛依次增高。胎牛血清技术门槛高,应用范围广阔,而当时国内还没有公司能自主生产胎牛血清,依科赛生物便从胎牛血清起步,在工艺上做突破。

和国外的胎牛血清相比,依科赛生物自产的胎牛血清性价比更高,其性能指标和国外产品接近,而价格便宜近30%此外,依科赛生物还可以根据客户需求,灵活定制产品。

这些优势,也让依科赛生物的胎牛血清迅速占领国内市场,并打响了品牌。到目前,依科赛胎牛血清已成为国内同类产品线中占有最大市场份额的品牌。

依科赛生物太仓研制中心规划图

伴随着依科赛生物在自产品上取得的亮眼成绩,2014年开始,依科赛生物开始加大力度向自有产品开发转型,并斥资上亿元在苏州太仓建立GMP生产基地,用于自有产品的研发与生产。

2018年,依科赛生物研发大楼竣工,无血清项目也正式启动,凭借海内外优秀人才优势,仅一年多的时间,已经陆续推出了CHO细胞无血清培养基、T细胞无血清培养基、MSC增生无血清培养基以及无血清细胞冻存液等多款产品。

此外,公司还根据市场需求,成功开发了生物制药质量放行用DNA残留检测试剂盒、宿主蛋白残留检测试剂盒、二代测序和液体活检试剂、老年痴呆症的检测试剂等。

从2006年创立依科赛到2014年全面向自主产品转型,对于陈旭而言,这八年走得很艰难。公司的代理品牌从200个缩减到10个。放弃赚钱的代理业务,开辟烧钱的研发业务,这中间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。

但凡改革,就会有阵痛。公司高层也开了无数次会议,公司从上到下也面临人员调整的问题,砍掉国外产品代理,招聘研发人才,重塑自有产品销售团队。陈旭形容,这个过程就像是左手砍右手,伤筋动骨,非常疼痛和难受,有些创业骨干因为不理解而离开,最让他心痛。

陈旭认为这个决定艰难而痛苦,但是这个转变势在必行,非做不可。他强调,“我们要聚焦,我们才能发展。”

从吉泰生物到依科赛,从代理到代理研发双轨并行再到自主研发,这是一个过渡-转轨-转型的全过程。事实上,也正因为有吉泰生物的资金和人员铺就,才能源源不断为依科赛生物的研发输血。

当前,依科赛生物已经积累了数千家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客户,覆盖生物医药、细胞治疗、CRO/CDMO以及科学研究等领域,与包括药明康德集团、百济、信达、昭衍、复星凯特、中源协和、百奥赛图等在内的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。

 

打造细胞培养“中国芯”产品

 

国庆前夕,陈旭参加了苏州新药创始人俱乐部年会。在会议上,中科院院士、上海药物所前所长蒋华良教授的一席话让陈旭感受颇深,“中国生物医药也面临两个卡脖子的产品,一个是胎牛血清,一个便是无血清培养基。“

这也让陈旭更加坚定,依科赛生物要走自主产品开发的道路,而胎牛血清和无血清培养基,正是依科赛生物涉足并深耕的领域。依科赛生物致力于打造细胞培养“中国芯”产品,解决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关键原材料依靠进口的“卡脖子”问题,为加快中国生命科学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,我国的生命科学行业面临着新的挑战,中国生物行业自主创新、自力更生也是必然趋势。对于依科赛生物而言,这是挑战,更是机遇。

陈旭分析,当前中国生命科学工具市场规模达到400亿元,包括试剂原料、耗材以及仪器,其中试剂原料和耗材的规模有150亿元,而且这是一个不断增长的市场,到2024年,上游试剂原料和耗材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元

近期,依科赛生物完成了近1亿元的新一轮融资。谈及未来发展规划,陈旭表示,依科赛生物当前的目标,紧跟中国市场,主要服务生物医药、细胞治疗、干细胞治疗以及科学研究四个市场的客户。未来,依科赛也会向国际市场拓展,包括东南亚和南美等新兴市场。

 

依科赛生物创始人、董事长 陈旭

从1998年踏上创业之旅,到今年已经有22年,作为一名生命科学领域的创业老兵,陈旭感叹,创业是一条不归路,就像马拉松一样,一旦起跑,就要坚持跑下去,绝不回头。

22年来,支撑陈旭的,便是内心强大的信念,只有把生命科学领域上游的关键试剂和原料国产化,他的创业之旅才能画上句号。这件事情没有做成,就永远还在路上。

383阅读
更多相似文章